全民参与食品监管 打造食品安全之城
2017-07-04 08:01:30
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便是打造连环效应的一大抓手。今年6月,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区12家中小学校部署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及创城宣传活动,实施对象全面覆盖四个镇街。活动形式新颖,在首场活动中便设置了“食品快速检测体验”环节。现场学生可参与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腌菜中的亚硝酸盐检测体验,在亲身体验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激发师生对食品安全知识学习的兴趣。
每天上午8时许,一群身穿蓝色制服的执法人员便成为荷城市场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抽查荷城市场档主的蔬菜、水产品、烧卤熟肉等食品,已成为该市场执法人员每日的“必备动作”。
在互联网+时代中,借助互联网力量,食品监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区市场监管局正在探索“互联网+食品监管”的工作模式,通过推广使用“智慧食药监”系统、明厨亮灶、食品生产企业“阳光车间”等工作,让监督更加阳光化,让数据查找更加高效化。
走进区内型的餐饮商场,中港城商城内29家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等级均达B级或以上。作为区内创建创建省级食品经营安全示范街的单位,中港城每家餐饮店均安装了“明厨亮灶”设备。每家厨房皆已按照不同功能,建立了明确的功能区间。
事实上,对农贸市场开展食品检测,只是从源头上把关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无论是哪种食材,都需经过一番处理或烹饪后,才送往食客口中。餐饮监督环节便是保卫食品安全的“一公里”。目前,高明区已建成“明厨亮灶”餐饮单位330家,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2个、省级示范学校食堂15间、省级示范单位2家。
#p#分页标题#e#下阶段,区市场监管局将探索实施食品安全专职检查员(巡查员)制度,同时建立起专业的食品安全巡查检查队伍,加大力度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此外,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监督员“三员”的建设力度也会有所加强,。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为的是让老百姓知法懂法,懂得如何避免接触不合格食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而要真正确保百姓吃得放心,还得依靠强而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此外,农村厨师必须进行参与农村厨师培训,考试合格并顺利通过体检后才可持证上岗。对体检不合格的人员,区市场监管局除告知当事人及时医外,立即停止其厨师资格。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农村厨师898名,农村厨师持证上岗。
捍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一直是高明区市场监管局肩负的首要使命。自去年起,区市场监管局推出“十加一”食品安全工程,通过全链条打通监管渠道,将食品安全隐患及问题一网打尽。
荷城一小校长罗自强表示,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接受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的机会,学校将努力建立食品安全宣传阵地,大力推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持续化,通过学生向家长、亲朋好友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将食品安全知识普及面进一步扩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明地处珠三角西翼,向有鱼米之乡、山林水都美誉。早在清朝以前,勤劳聪颖的高明人便善于利用身边的简单食材,炮制出样式多样、脍炙人口的地道美食。
1
传播食安知识 搭建社会共治共享新格局
疏通监督渠道
目前,通过“农产品市场管理提升工程”工作的深化推进,农贸市场快速检验工作室建设已覆盖全区34家农贸市场,辐射至各个镇街。快速检验所涵盖的检测品种亦逐渐不断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实施符合地方实际的监管措施,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出台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在提升加工场所、备案管理、农村厨师登记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互联网+食品监管
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至25家、菜蓝子基地达到27个,现有“三品一标”种植基地面积2.14万亩,30个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生猪、水产规模养殖场486个;6个水产品实行标识溯源,养殖面积1万多亩。
安全治理水平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事关大局。如今,在吃货遍天下的时代里,食品种类五花八门,销售方式亦日新月异。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销售、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的每一环节都涉及千家万户,环环相扣,牵涉每位公民的健康安危。
“高明濑粉店”评选活动,是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创新之举。“濑粉是高明的特色小吃,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区食安办主任、区市场监管局常务副局长祝德辉表示,本次评选活动以濑粉联盟为抓手,通过初步建立濑粉名特小吃标准并在联盟的商家当中施行,摸索出濑粉生产经营的卫生标准,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标准要求,让食品安全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
随着食品安全示范工程的推进,区内餐饮单位、食品生产单位的运作更具阳光化。在视频监控下进行制作食品,已逐渐成为商家喜闻乐见之事。
2
建设“明厨亮灶”餐饮单位336家,21家接入在线监控系统;创建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各1条(文昌路、京柏城),中港城食品安全示范广场已通过省局考评验收;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5间;创建生产加工企业示范点15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54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104家。
为加强对餐饮环境的监管,区市场监管局以镇(街)机关、学校、医院、驻镇机构等单位食堂为突破开展专项整治,对不达标的单位食堂,全部进行升级改造,达到许可标准并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才可开办,实现整改办证率达。
以村委会为试点单位,将农村集体聚餐与美丽乡村建设、古村活化等一同推进的村委祠堂餐厨硬件升级改造工程便是其中一项连点工作。经过试点工作的开展,目前高明区已建设了一批标准高、示范性强、卫生状态好的村级聚餐场所。
全面推行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模式
目的:以时间或工作系统为轴线,展现高明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所取得的成绩。
3
在本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区市场监管局与区委宣传部、高明名特小吃标准联盟,联手打造了一场高明濑粉店“武林大会”,以食品安全质量、口碑、制作技艺等硬条件论英雄,评出高明区首届的10家高明濑粉店。
全区72家获证企业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及受权人备案制度,5家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规范。食品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率达99.05%(其中A级单位达到56家)。全区全面实施肉品统一配送工作,实现了3个,打造肉品“全链条闭环式”监管模式。
全链条监管 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活动还现场为学生、教师派发食品安全知识册子,邀请区市场监管局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线业务骨干和佛山市教师家长交流研究会的专业学者,组成讲师团为师生送上食品安全知识讲解大课堂,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丰富师生食品安全知识面。
4
事实上,为规范农村餐饮卫生管理,凡在农村开展大型餐饮互动,村委会必须向监管部门进行餐饮备案。针对规范备案管理,区市场监管局明确了备案登记条件、备案申报流程等,按照餐人数进行逐级报备审核,明确签字责任人,对5000人以上临时聚餐活动进行专员驻点监督和业务指导,共备案农村集体聚餐1075单,对12单超5000人的临时聚餐活动派驻监督专员。
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如今高明市民只需要扫一扫农产品、烧卤熟肉、生鲜禽鸟上的二维码“身份证”,便可查看到食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借助二维码,区内农产品溯源标识体系已雏形渐立。目前,全区已有17家企业实行了二维码追溯管理,涉及60多个品种食品。区内二维码溯源已囊括水产品、肉类、加工品等,以集中屠宰禽只为例,市民扫一扫二维码,便可立刻了解禽只生产信息,及时掌控食品资讯。
高明地处岭南文化核心区域,传统的红白喜事和各类节庆活动均会举行集体聚餐,且规模大、频次多,已成为农村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加工场所简陋、办厨人员随意、规范操作意识不强,使得农村集体聚餐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隐患。
#p#分页标题#e#这些被“选中”的蔬菜、肉制品、水产品以快的速度,被送往该市场所配备的快速检验工作室进行检验。所有准备环节完成后,只要快检员按下检验键,1小时后,孔雀石绿、呋喃等各项水产品违法添加剂含量便显现出来。一旦发现水产品含有非法添加剂,市场方将立刻通知监管部门,同时要求商家停止销售该批次水产品。
蔬菜检测所花费的时间则更少,按下检测键后一分钟内便能获知结果。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市场方将通知区市场监管局,以快的速度对问题食品进行溯源,销毁源头,防止再次流入市场。
一图读懂高明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重点项目成效
食品安全宣传工作需要打通社会各阶层领域,如水打涟漪般,环环进击,引起连环效应,才可形成社会共享共治格局。
祝德辉表示,制定标准后,濑粉联盟将发挥示范性的带头作用,以示范店为起点,将濑粉食品卫生标准化不断扩大,覆盖到全区各濑粉店家里,辐射到其他食品卫生规范建设当中。
民以食为先,食品关乎着每位市民的身心健康。区、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为整治食品安全环境布下了天罗地网。层层交织的监管网络致力于将各个食品安全隐患一网打尽,这成为高明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攻坚利器。目前,全区72个村(居)委会、21个市场都聘请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高明招牌名小吃——高明濑粉,便是取材于高明农家人制成的粘米粉,朴实无华,却拥有令人一尝难忘的本领。但在以食安为先的当下,食客对食物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于舌尖上的美味,其更要求能“吃得健康安全,吃得健康安全”。
“崇德守法,社会共享”是本次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社会犹如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各领域、各阶层正是网中的经与纬,休戚与共,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商家守法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其中一项小工作。
创新驱动
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效能
目前,高明区已建立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从生产溯源到食品流通,再到餐饮环节,从农产品到餐桌佳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十加一”食品安全民生工程为依托,将工作指标有效量化,把各个食品监督环节一网打尽。
明城镇明阳村委龙潭村的陆氏宗祠便是祠堂餐厨硬件升级改造的一个典型例子。该祠堂由多方筹资300万元建成,占地500平方米,其中厨房面积80平方米。经过系列餐厨硬件升级改造后,该村委祠堂配备了比较齐全的灶具设施,每年能举办70场次集体聚餐活动,满足了卫生规范要求,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强化源头治理,严把食品安全关口
今年,高明区正值创建安全示范城市的攻坚时期,区市场监管局在创新工作的基础上,融入“共享共治”元素,通过系列活动,主动走进校园、机关单位、餐饮商家等,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打造出“多方共享,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提升农村食品
全区建成烧腊、豆腐产品集中加工中心2个,大力推进烧卤熟肉制品小作坊实行集中加工管理,目前已配套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共有18家小作坊进驻生产,实现指定区域内经营性烧卤熟肉食品来自集中加工中心、标识销售、可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