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小作坊食品溯源亮新招 溯源系统成效明显
2017-07-17 08:01:01
“对于小作坊,我们没法按食品生产企业那样实施模式化、标准化管理,必须想办法、动脑筋。”台州市食品药品管理局食品生产处副主任科员孔祥晖说。据介绍,商家从小作坊进货时,商品都是以散装形式进来的,由于送货渠道众多,一些商家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批货是从哪家小作坊购入的。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找到该负责的人。怎么办?2016年年中,在推行智慧监管过程中,台州市食药监管部门尝试对小作坊进行追溯管理。
追责走网络
据介绍,台州市小作坊追溯平台分两个端口,一为专供小作坊业主使用的手机端App。被纳入到管理当中的小作坊业主可在App中编辑产品信息,如原辅料信息、产品信息及销售信息三个部分。其中原辅料信息记载加工产品的所用原料、原料来源和原料生产日期;产品信息记载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商家联系方式及生产小作坊具体地址等;销售信息则主要记载小作坊将产品于什么时间卖给了谁、卖出多少等。相关信息输入后,相连的打印机会自动生成不同的二维码。
这家位于路桥区中心菜场的熟食店即是台州市实施小作坊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简称追溯平台)的一个缩影。
据悉,台州市小作坊追溯系统目前在路桥区和玉环两个城区进行试点。在路桥区,小作坊追溯系统的覆盖率已经达到51%。
另一个端口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能所用的PC端。小作坊业主在其App中录入的所有数据均同时上传至台州市局的智慧监管系统中,由PC端进行监控。监管部门可结合系统中已录入的该批小作坊的基础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监管,例如依据不同季节产品消费的情况来确定监管重点及频次等,甚至能够根据同一家小作坊前后产量的不同,预判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并到现场进行核实和检查。更直接的好处是,借助小作坊追溯管理,监管部门可以随时调取实时更新的进出货记录,一旦产品出现安全风险,马上能锁定售货人。
小作坊属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之一,由于其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以及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如何确保其食品安全,常让监管部门头疼不已。
在路桥区中心菜场的一排熟食摊位上,摊位窗口处均挂有“小作坊食品信息溯源公示”牌,摊位中的全部产品在公示牌中都贴有与产品对应的二维码标签。牌子的下方还印有消费者维权热线及指导顾客如何使用二维码的提示语。一位售卖肉制品的摊主在对记者推介商品时反复强调:“我们店里现在都有溯源系统,商品来源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个二维码里连生产小作坊的联系方式都有。”
“产品名称南瓜饼,生产日期5月11日,生产小作坊张明方,保质期5月13日,生产地址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原辅料信息:…… ” 5月11日上午,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心菜场内,记者在一家熟食店前,用手机扫描摊位上标注为“南瓜饼”的二维码标签,手机上立刻显示了上述内容。记者看到,除了南瓜饼外,这家熟食店还张贴着其他熟食的进货二维码。一位大妈看到记者来回扫码,主动对记者解释说:“买东西前扫一下这些二维码,知道摊主是从哪家小作坊进的货。买东西会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