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管理系统
2017-07-19 08:01:03
推行食品溯源制度,应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从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的必备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场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从加工源头上确保不合格食品不能出厂销售,并加大执法监督和打假力度,提高食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性。可参照澳大利亚模式,在范围逐步推行猪、牛、羊等食品的耳标管理,实现上述食品的可溯源性,推行“产地和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场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
欧盟委员会2003年5月5日在罗马附近的Monterotondo的一个农场公布了"动物电子身份证"项目的结果。欧盟在这项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方面做了长期的努力。"动物的电子身份证"项目从1998年3月一直持续到2001年12月,是一场大规模的实验。欧盟中有六个对100万农场牲畜进行了电子标识。这六个分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他们对用于反刍动物(牛、水牛、绵羊、山羊)的各种标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并且决定了实施这些系统所需的结构。这项在欧洲六国广泛开展的实验肯定了用电子身份证跟踪牛、绵羊和山羊的可行性。"欧盟牲畜的个体识别对于防止农业补贴欺骗行
食品溯源系统之动物免疫标识溯源系统传统的办法是用动物耳朵上的标签、刺青以及印记来识别牲畜。但是这样的办法并不总是十分可靠,有很大的改进余地,这可能导致识别的无效性。人工数据记录缓慢且容易出错。
推行食品溯源制度,应当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组织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工作。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信息资源的建设,食品安全卫生信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许多部门在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都从不同方面搜集了大量信息。但还存在着信息不够全面系统,已有资源分散、缺乏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安全信息透明度不高、参与性不够,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未得到重视等问题。只有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够发挥食品溯源制度的作用。 三.动物免疫标识溯源系统
业承担后,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追偿,依次形成责任链条。
推行食品溯源制度,应加强食品标签管理。食品标签提供了食品的内在质量信息、营养信息、时效信息及食用指导信息,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规范食品标签管理,一方面可确保食品标签提供的信息真实充分有效,避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也有利于事故的处理和不安全食品的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