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环境监测布下为环境监测布下“千里眼”“顺
2017-06-24 08:01:28
□朱钦
日前,高新区环境监测站建设运行的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江苏省首家涵盖了实验室LIMS 系统、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管理系统、环境监测业务发布系统三部分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该系统通过软件和硬件平台的有机融合,以LIMS系统为基础,将承担政府环境监测服务外包业务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全部纳入管理,创新引入了机构管理系统和业务发布系统,建立起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每年区环境监测站对环境质量中水质、空气、噪声、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定时或者实时监视性监测,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数据3万余个,该系统通过科技手段管理的提升,改善整个监测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大缩短了采样、分析、对比、出具监测报告等流转时间,更好、更快、更科学地为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手的监测数据和参考依据,为公众了解环境状况提供环境质量信息。”高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量化考核将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量化考核实现全方位动态化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在高新区从事环境检测业务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多达30多家,通过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共有9家,目前仅有因政府采购环境监测业务服务外包中标的3家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作为环境检测服务外包的先行者,2016年,高新区投入150万元建设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行政类环境监测业务进行强制备案和其他类环境监测业务自助备案的方式,将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行为纳入日常监管,建
立起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人员、资质、
从事范围、检测能力、监测业务等数据库,并通过对监测任务信息的大数据筛选结合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随机抽查,实现对监测业务的全过程跟踪,为环境管理提供持续、有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平台,一方面强化了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促使其提高环境检测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将行政机构考核信息和公众参与客户评价纳入体系,完善了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为以后建立起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信用平台和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合格名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系统在运行中,可以实现各类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并从受理开始,包括任务安排、采样、分析及报告的自动生成等全过程实时控制管理,通过台式电脑、移动终端、扫描枪等方式,实现环境监测业务无纸化办公化、数据集成共享化、信息发布统一化等功能。
噪声功能区监测全覆盖为环境监测布下“顺风耳”
除了升级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新区更是率先完成了噪声功能区的全覆盖。“通过一年多的建设运行,高新区共布设11个监测点位,覆盖到了全区的各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有效弥补了在功能区自动监测方面的短板,这在区县级也是首家。”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环境噪声类投诉已成为环境投诉的主体之一。传统手工常规监测环境噪声的抽样方法由于存在着代表性不足、随机性大、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等缺点,远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区环境监测站站长陆文娟介绍。为此,去年,高新区把噪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列入实事工程项目,并结合区域噪声源与声环境的特点,编制了《苏州高新区环境噪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点位布设方案》。
据悉,该项目利用市监测中心已建成的3个噪声自动监测点和高新区已建成的2个道路噪声自动监测点位,通过专家组对噪声监测点位论证,新增高新区展示馆、浒东污水厂等6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将声环境质量自动监管能力从点线管理提升至块状管理,从典型(4类区)监管上升至全区(1~4类区)监管,并采用新建和接入底层数据、后台加工与统计的方式,共同组成了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网络,全面科学地掌握全区环境噪声功能区的现状、原因和变化趋势,实时了解所在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情况。
计划新增5台高科技设备为环境监测布下“千里眼”
为进一步升级区环境智能监测体系,作为2017年实事工程项目之一,高新区计划新增污染源溯源监测分析系统和无人船监测系统,其中污染源溯源监测分析系统涵盖了2套污染源溯源仪和配套行业库及特征企业库;无人监测船系统涵盖了3艘无人监测船及配套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在线流动注射等相关仪器设备。
“近几年,因污染源事故或者环境质量局部恶化导致地表水流域环境质量局部污染的事件多达数期,现阶段使用常规或应急手段追踪监测,仅能够说明污染事故点水质污染情况及变化趋势,却无法快速定位污染源或者污染类型,快速便捷形成污染分布趋势图等,造成在黄金时间内无法准确定位肇事污染源,从源头上制止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扩大。”陆文娟介绍道,污染源溯源监测分析系统涵盖了2套污染源溯源仪及配套行业库和特征企业库,通过前期的数据采样,可为区内几千家涉及排污的企业逐步建立类似于人类指标识别功能的水质指纹图,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溯源仪可通过已建立起来的水质指纹图来查找定位污染源类型,甚至具体污染源。即便在污染事件调查中未能准确定位具体肇事污染源,也可采集到该污染事故所属的指纹,为以后环境监管与污染源识别提供判断依据。
无人监测船突破性的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手段,通过智能化终端,GPS精准定位,实时接收卫星信号,灵活的进行定位定向,采集水样、水文等相关数据。同时,船身搭载了360°高清摄像头,在航行过程中实时拍摄周围环境。“无人监测船测量范围广泛,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定位精度也大大高于传统的监测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水质监测的空白与不足,真正做到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的工作模式,大幅度提高采样和监测的作业效率及准确度,真正实现水质信息实时监测。”陆文娟介绍道。
- 上一篇:22日起我市启用统一号牌系统
- 下一篇:迪士尼双币嘉年华建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