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证溯源:用质检思路做艺术品鉴定
2017-06-24 08:01:35
在一个缺乏诚信的市场里,到底谁能决定艺术品的真伪?是艺术家本人及家属,是专家学者,还是藏家机构?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赝品伪作的泛滥和鉴别难题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令人头疼的问题。当传统的背书鉴定方式在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已经不再具有公信力,一种全新的鉴别真伪的方法,即艺术品质量鉴证溯源体系,正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近期,CCTV证券资讯频道《方寸藏金》栏目专访了这一体系建设的提出者魏传忠先生。
(图为魏传忠在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发言)
#p#分页标题#e#谈到这一体系的未来愿景,魏传忠认为,当这个体系的大数据建立起来,会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估价体系,之后维权也不难了。“今后我们会和艺术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在金融保险,质押,基金,包括信托等方面,我们进行学术支撑,开拓艺术金融的新时代。”
(图为首批鉴证机构授牌仪式)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在一个缺乏诚信的市场里,到底谁能决定艺术品的真伪?是艺术家本人及家属,是专家学者,还是藏家机构?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赝品伪作的泛滥和鉴别难题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令人头疼的问题。当传统的背书鉴定方式在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已经不再具有公信力,一种全新的鉴别真伪的方法,即艺术品质量鉴证溯源体系,正…
“这是艺术品鉴证的科学,艺术品科学鉴定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借鉴经验鉴定的一些好的做法,依据他们一些有效的经验,来构建六位一体的艺术品鉴证体系。”魏传忠如是说。他认为艺术品鉴证和质检一样,也应该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
(图为魏传忠接受《方寸藏金》栏目专访)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这六个方面是魏传忠认为所有艺术品鉴证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鉴证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其特定内涵是指被世界公认的“四大质量基础”,即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其中,计量是控制质量的基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认证认可建立对质量的信任,检验检测衡量质量的水平,四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了艺术品鉴证体系的主体,也构成了科技鉴定的主干和根基。也是“艺术品鉴证体系”区别于“经验鉴定”和“艺术品鉴定”的显著特征。
到目前为止,这一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四个阶段性成果。一个发布了十项艺术品鉴定团体标准,二是开发了相关检验检测技术和检验鉴定的技术,三是认可了八家艺术品鉴证机构,四是建立起了艺术品鉴证与溯源的信息系统,每件艺术品经过鉴定以后,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把它进行溯源,也是说以后每件艺术品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
魏传忠,政协委员,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央机关书协副主席、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艺术品质量鉴证溯源体系”的建设与推广,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该体系为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上观点得到了艺术品鉴定领域和质检体系的许多专家学者们的认同。在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后,魏传忠于2015年联合7位政协委员,在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有关“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提案,并作大会发言,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在质检战线上工作多年的一个老兵以及艺术的爱好者,魏传忠认为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存在“三无”和“三假”现象。三假是目前存在着制假售假,知假鉴假,知假拍假,三无是鉴定无标准,检测无规则,鉴定机构无资质,这样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乱象。
魏传忠感受到艺术品的真伪优劣,其实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他始终认为,艺术品质量问题,应该用质量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能否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手段引入到艺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