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虚向实 区块链标准加速落地
2018-06-10 08:00:27
逐渐脱虚向实
《经济学人》曾将区块链描述为商业社会信任的机器,而信任二字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所在。
区块链技术,近几年可以说火得“一塌糊涂”。近日,在2018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我们阿里巴巴一位程序员在相亲的时候,相亲简历上写“码农”没人理,后来改成区块链工程师,立刻收到上百份求爱信……
赵永新指出,区块链技术目前很多领域的巨头都在尝试。由于区块链技术有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独特优势,因此,电商领域应用场景一般是农产品、食品及药品的溯源。同时,也可以采用区块链+供应链打通整个工业链上下游,还可以让金融数据不可篡改,信息高度透明进而降低风险。
开始,赵永新在讲解区块链方面的内容时,会场座无虚席,这让赵永新很吃惊。“其实,我也没有想到,作为比特币层的区块链竟然火到如此的地步。不管是银行的行长,还是地方官员,他们听得很认真,甚至演讲结束后他们会再次向我提很多问题。”赵永新说,每次演讲,我都尽可能讲得细致一些,让学员正确理解监管政策、防止对区块链片面理解。
赵永新认为,一些参与到区块链技术方面的企业要放弃一夜暴富的想法,不要盲目跟风炒作虚拟币,要让这项技术运用到实体,用技术服务经济。
在赵永新看来,部分区块链企业可信度不高,基础标准和业务接口标准不规范,鉴于当前区块链发展现状来说,标准已经到了非立不可的地步了。一个好的领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监管措施。此次监管部门建立区块链标准,是有利于区块链成熟及规范及发展的。
陈晓华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实际业务的应用场景中融合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区块链专业人员及技术缺乏、区块链所关联的业务逻辑、商业逻辑以及线上与线下的关联及针对性不强。
近日,工信部信息中心也正式发布了《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到456家,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的公司已经基本完备。
陈晓华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在生产链、管理链、交易链等领域,它会给不同领域带来整个生命周期的重构,让生命周期可管理、可追溯。
近期,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表示,中国已着手建立区块链标准,以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预计快将于2019年底完成。
原本藏身于比特币背后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近些年来格外“走红”。
李鸣指出,在区块链国际化方面,我们要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中国曾在国际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吃过很多亏,如今在区块链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区块链方面的200多项专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术前列。
事实上,概念先行不仅体现在互联网中,区块链技术同样也难逃概念“宿命”。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区块链活跃在资本市场中也一直有些“暧昧不清”,如今,热得“发烫”的区块链终于迎来了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贵州、浙江、江苏、广州、福建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区块链发布了指导意见,多个省份甚至将区块链列入了本省的“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当中。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又应用在哪些实体场景中呢?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际区块链创新应用联盟创始人兼秘书长、北邮在线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晓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说的通俗一点是,首先,区块链它是一项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集成应用,它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防篡改、匿名性等特点。
技术标准将落地
对于当前区块链技术,业内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声音,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人人都说区块链,但它的技术尚未成熟,一旦技术真正成熟后,很多行业将迎来颠覆性的改变。
区块链的火热似乎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事实上,区块链技术,不仅受到金融圈内的热捧,圈外人士对它的关注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说“一塌糊涂”是因为虽然一些圈外人士能说几句有关区块链方面的内容,但是如果往细里说,恐怕很多人又说不清楚。
事实上,赵永新是国内早接触区块链的那批人。“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地方官员以及想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们都迫切地想了解区块链是什么。”互联网金融专家、河北省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区块链很火,但是,区块链涉及到计算机密码学、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能把区块链讲的明白的人却不多,能和金融相结合的更不多。
#p#分页标题#e#诚如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所说的那样:“区块链被认为将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个“先机”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也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正逐步沦为一些公司自我炒作、增值包装的工具,不少此前毫无区块链研究经验的企业转身成了区块链企业,A股市场甚至出现了“区块链概念股”一说。但其中绝大部分公司仅仅发表了意图进行区块链研究的报告,并无实际研究成果或创新。
近半年的时间,赵永新很忙,作为区块链的研究者,他一直奔波在各个省市,一遍又一遍地为银行高管、地方主政官员、上市企业管理层讲解区块链的“前世今生”,以及区块链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等内容。
本报首席记者 梁文艳报道
“区块链技术正在虚脱向实,正在演进为新业态、新生态,区块链技术正在推进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变革,它将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新动能。”陈晓华表示,区块链技术在未来三年内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它将成为我国科技竞争中重要的一步。
“区块链分两层,层是基于共识的分布式密码学账本,第二层是通证生态系统,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称其区块链。但目前,在诸多产业场景和业务需求中,并未完全满足。”陈晓华强调,另外,区块链底层技术存在瓶颈,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建设亟须与现行行业标准相容才能实现大规模商用,大规模商用一定要解决大规模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任机制问题。
近些年来,无币也能火的区块链不仅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各领域的巨头也都在加紧布局区块链应用场景。以电商平台为例,稍早之前,京东推出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开放平台。
据了解,区块链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业务和应用标准、过程和方法标准、可信和互操作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方面,并将进一步扩大标准的适用性。
赵永新认为,区块链之所以火,其实除了技术本身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价值以外,他们争相关注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近两年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各种数字资产或虚拟货币以及今年以来与区块链概念相关的股票价格大幅波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区块链逐步脱离比特币,其应用已经延伸到产品溯源、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