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越来越有智慧
2018-06-16 08:00:24
无人艇:查找暗管的能手
现场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仪器装备,每一台仪器的背后都有一个“智慧的大脑”——数据模型分析,能对其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管理者成为“千里眼”,在管控中心可以全面掌握污染源资料,做到动态监测、实时展示。一旦发现异常,还可以做到污染源快速识别与事故处置快速响应。
“千里眼”:靶向识别的高手
“云+链”:溯源与处置的快手
据马鸣轩介绍,罗克佳华还提出了“云+链”的概念,是将云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区块链去中心化和弱中心化的功能,构建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和可追溯的区块链式数据结构,又可以发挥云中心数据共享的优势,做到管理上云、服务到链,减少了信息传递环节,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处理,大大提升了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对危险物泄漏等环境污染事件的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
与罗克佳华的展台布置有所不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更多地展示的是“硬货”,大大小小环境监测装备摆放在展台上,便携式的VOC传感监测仪、大气中金属在线监测仪、扬尘在线监测仪、浮标式/固定式地表水自动检测系统、烟尘烟气在线连续自动检测系统以及空气系统检测车等应有尽有。
“智能无人艇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指着一款TC40暗管探测艇进一步解释说,“这种无人艇相当于一个智能水上机器人,它无需遥控,可自主航行,自主避让障碍物,可续航100千米,通信距离可达10千米。工作人员可以在基站软件预先设置无人艇的任务区域、航行路径及作业细节,随后无人艇即可自主工作。艇上搭载的定位定向仪和高精度测扫声纳可以实时获取水下声学扫描图像,精准定位排污口暗管,地面基站会及时接收到无人艇发回的数据及视频图像,排污管一目了然,让排污企业无处藏身。在广东练江流域污染源排查中,我们的无人艇成功发现了4处排污暗管。”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见闻
“在化工园区环境监管上,‘云+链’技术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改善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落后的现状,化解园区环境监管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痛点,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特征污染预警监测,加强对区域污染源、风险源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提升化工园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以及快速溯源定位能力,为管理部门提供快速执法、快速处置的手段。”马鸣轩说。
为期3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8)6月9日在京闭幕。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以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等新型信息化技术“武装”起来的环境监测技术比比皆是,为环保工作赋予了更多智慧内涵。数十家展商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实时在线监测仪器、设备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这些新设备、新技术让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变得越来越智慧,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形成了全天候24小时的守护,让污染物无处遁形。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罗克佳华科技集团展台的展板上,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名词频现。这些技术如何应用在环保产业上?罗克佳华工业公司客户经理马鸣轩解答了记者的疑问:“前端的环境监测设备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能感知和采集大量的环境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系统传输到后台数据中心,再结合云计算、智能学习、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生成有效的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还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为环保部门精准溯源、快速定位污染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先河环保还针对工业园区开发了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将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源在线监控集成在一起,集成各级环保业务系统数据以及企业各类污染源等环保资料,健全企业预案资料,建立园区污染源企业一企一档系统,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这位技术人员表示:“我们还开发了手机App,管理人员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查看企业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企业环保资料和应急资源等,方便快捷。哪个企业、哪个车间或哪个点位发生跑冒滴漏引起的超标排放,监测系统可在时间预警,实施有效管控、靶向治理。”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摆放的几艘无人艇十分引人注目,不时会有观众上前询问。面对参观者好奇的眼光,展场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在水环境监察中,暗管偷排是让人头痛的事,由于暗管被埋在地下,肉眼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难抓到现行。为了掩人耳目排污者常常在夜晚或者雨天偷排,增加了环保检查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