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水资源发展现状综合调研团队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顺利完成
2017-06-26 08:01:37
2016年8月21日下午,“溯源”水资源发展现状综合调研团队的成员们积极进取、通力协作,选取了北京市作为典型案例,顺利地构建出一个基于北京市十几年来的包括水资源量、人口数量、农耕面积等各项统计数据的数学模型,有效预测了北京市未来的用水状况和政策方向。该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到了社会、经济、生态、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效应,科学分析用水需水动态平衡,为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分析和宣传推广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在21日的团队总结会议上,谈起这个模型的构建,团队的成员们表示自己都很用心,个模型中评价指标全面而不单一,考虑到了社会、经济、生态、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效应。该评价不仅仅表达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更综合了两个子系统量化了该地区可生存、可承载以及可发展的能力,指标有效且与目标地区实际情况相符,可以合理预测未来发展。
从8月19日,也是“溯源”团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三天开始。团队成员结合前两天走访地方水利局了解到的水资源学知识以及当前水资源现状与政策,开始了他们的数学建模过程。团队成员吴家豪表示,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需要有详实的数据以及良好的模型构建作为支撑。因此他们仔细地查阅了各类资料与统计年鉴,从北京市的人口、水资源总量,到北京市II,III类水质河长面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立方米)等等,他们认真分析了二十多个变量,结合了多类模型,对北京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态势以及安全系数做了逐年的分析与预测。
通过模型预测,团队成员对当前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充满担忧却也有信心。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城市用水当前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用水危机,如果不加干预,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完全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但他们也欣喜地看到,当前节水措施的增加与居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用颇大,如果采取模型中给出的建议,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基本保持在一个已经较为可观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地人可以脱离节约水的议题,而是需要构建一个节水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团队成员将进行社区宣传,让大家拥有更加科学、更加深入的节水意识,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通过了解地区缺水原因并制定出改善计划,对于北京市计划与政府规划基本相符。在水资源系统驱动因素识别中,他们使用LMDI法使因素分解的结果更为合理,同时使分部门效应与总效应保持相对一致,这在后面的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三天的建模过程中,队员们还充分地将眼光放宽,他们将联合国政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部建议的DSR概念框架巧妙地引入水资源承载发展系统的研究中,并结合空间矩阵构建出模型有效计算出了目标城市水资源状态变化对于周边城市的影响大小,通过聚类分析确定北京的合理供水城市,并发现与南水北调工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