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无形 无人超市会是一场颠覆吗?
2017-07-16 08:01:09
但是事实上,无人超市真的会提高失业率么?
测试结果显示,常态场景都能被识别,非常态场景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被系统识别出并准确扣款。
■新闻背后
依靠生物识别技术防盗
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时扫这张电子入场券,进入店内后可以购物了。进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机。
一定程度上会让业方向发生改变
在超市区,陈列的是各种淘公仔和创意类商品。你可以拿起任何一件商品,直接离店。不过,当你拿着商品离开时,必须经过两道“结算门”。
■延伸阅读
无人超市项目给人感觉是:线下我不需要这么多营业员了。
当记者7月8日前往调查时,发现里面货架空空,门上被贴上了停运通知。关于停运的原因,商场方面解释是因为无人超市里的空调系统7月6日突然断电,所以自7月7日起停运维修,多一两周后会重新投入运营。除了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这次还会增加冰柜数量,防止过高的温度对商品的恶性影响。
“淘咖啡”开张前,开发这套全新的无人支付技术的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工程师们做了一次内测:把商品放进书包、塞进裤兜;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款;戴墨镜;戴墨镜+戴帽子……
此外,机器识别产品时,是存在一定的差错率的,此时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预。
其实,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还是“淘咖啡”,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影响用户体验,那它所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非常高。除非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使用,才有可能降低其成本。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无人店,对人流量、用户人群以及产品结构,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至少要是人流量密集的商业圈、住宅区等,否则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无人超市的门槛。
并且,曾晓东也曾坦言,“如果同时戴着帽子、口罩、墨镜,商品被身体紧紧捂住等情况下目前还是比较难以识别。”
曾晓东说,这套无人支付技术,用了多维度交叉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并且这种识别不会打扰到用户,也不需要用户做出配合识别的动作,比如站直,正脸面对摄像头等,这些都不用,用户体验更好。即使戴着帽子或墨镜,换掉整套衣服和发型等情况下均能被识别,“但如果同时戴着帽子、口罩、墨镜,商品被身体紧紧捂住等情况下目前还是比较难以识别。”
从商业角度上看,无人超市瞄准的应该是人力节省、提高购物体验,以及可以大规模复制、规模化的目标。比如,日本的无人便利店计划,是因为日本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了。中国的零售行业,未来也势必面临同样的问题。
杭州无人超市并非家
技术负责人、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说,这套技术方案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再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以降低误判率。
不过,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业方向会发生改变。
即便上述岗位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那么也会衍生出一群其他职业,例如无人便利店的营运维护人员、安保人员、货物失窃追讨人员等。
#p#分页标题#e#但从服务的角度来看,零售店的营收,是否只要考虑人力成本单一因素?恐怕不是。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以7-11为例,做了一个成本分析。眼下,7-11是全世界的便利店,但它的人工成本只是占整个营收的1.8%,即使加上租金,也不到5%。如果把人力砍掉了,会导致那些需要人做的项目、服务做不了。而恰恰,这些项目和服务又是其利润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较之下,这样反而不划算了。
大家看到的大部分大型超市,高峰期收银处全部开放,而非高峰期的话,只开放1-2个收银,其他人都会被安排去做日常运营的工作。因此如果在被更有效率的无人结算取代后,他们很大可能会被固定到他们本来在工作的其他岗位。
自助餐、自助加油等名词早已让人们熟知,但你见过自助超市、无人超市吗?7月8日,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开张,没有收银员,无需排长队、“拿”了东西能走,引来无数市民争相体验。
等待区的墙上也有一块带着摄像头的大屏幕,在屏幕下方站几秒钟,大屏幕会显示取餐号码和剩余时间。如果你的餐点已经做好,屏幕会显示:××号,请取单。这里运用到的是AR技术,即现实增强技术。
运营成本并不低
去年底,电商巨头亚马逊放出了一个憋了4年的超级大招 —— 全 新 的 线 下 商 店Amazon Go。这同样是一家无须排队结账的实体店:刷手机进店、选品、拿货,走人!消费者无需亲自结算便可拿着商品直接出门!因为APP绑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动完成结算,电子收据也将自动发到购物者的手机里。
据媒体报道,位于上海欧尚总部的“缤果盒子”曾多次出现机器识别错误问题。一名女士在购买盒装王老吉凉茶时,系统将其中一盒识别成了瓶装冰红茶。另有一名男士在结账时没有注意到有一件商品未识别出,出门时响起了警报。当他折返回去重新支付时,系统一直出现错误,已支付过的商品又会被重新计入总额中,另外如果出现高峰期,系统是否因超负荷运作导致系统紊乱等,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系统优化也不会保证零差错率,有相关运营人员在场,能够帮助用户解决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
技术并不成熟
“淘咖啡”东西拿了能走
靠近道门,它会自动感应到你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两三秒之后走到第二道门,上面的屏幕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再过一秒左右,显示“1件商品正在支付中”,大门开启,你的手机收到扣款信息。
上海首家“无人超市”停运维修
目前,超市工作人员大致包含收银员、日常营运人员、导购、物流、其他服务人员。
其实,无人超市的出现,并不只是近的事。2016年初,瑞典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且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raffr。去年下半年,日本经产省推出“无人便利店”计划,在便利店引入无人收银台与“电子标签”。日本的便利店巨头罗森成为首家采用这一技术的企业。此后,日本7-11、全家等五家大型便利店都宣布将引入该系统。今年5月,韩国乐天集团则在7-11的高端版本“7-11 Signature”,开始测试使用生物技术的“刷手”支付。
“淘咖啡”分成超市区和餐饮点单区。两个区域的结算方式略有不同。在有售货员的餐饮点单区点单后,收银机的背面有一块带摄像头的屏幕,收银员输入订单,屏幕上会显示订单商品。客户一旦确认,手机显示扣款信息,下单成功。
这几天刷屏的杭州无人超市,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其中,关键在于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称电子标签)标签,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在一些图书馆和线下商店的磁扣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技术。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
日前,无人超市在上海落地,杨浦区欧尚超市前新投放的无人超市“缤果盒子”因为室温过高、收银系统频频出错等问题,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链接
“淘咖啡”是阿里巴巴首次公开亮相的无人零售店。这是一家2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位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三楼,可同时容纳约50人购物。
- 上一篇:银川打造明厨亮灶2.0模式
- 下一篇:宁县春荣镇突出加强食品小摊点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