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首创食品追溯新模式不合格食品自动禁入
2017-07-19 08:00:5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成都的食品追溯实行市场化运作,让企业做食材溯源的主角。那么食药部门的作用如何体现呢?“一方面,市里大力支持溯源平台发展壮大,在资金补贴、场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每天利用数据后台对溯源平台进行监管,确保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各环节溯源信息真实可控”,成都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抽检结果传递到后台 不合格食品自动禁入
冯建说,之前,学校食材都是从批发市场定点购入,“只能通过直觉判断食材是否合格。”但是自从去年入驻溯源平台后,送菜时的标配是抽检报告和配送单。据冯建回忆,去年5月,送菜人员提供的农残抽检报告引起了自己的注意,“有一项显示不合格。”眼尖的冯建阻止了这条漏网之鱼,“当天换了。”
“溯源平台按照食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要求,每日对供货商的食材开展农药残留抽检1000余批次,快检结果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后台,不合格食品自动禁入,食品安全风险降低80%以上。”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川江表示,溯源平台优势是批批出具检测报告,配送时提供配送单和农残抽检报告。
昨日,在华阳三中的食堂外,冯建熟练地滑动着墙上电子触摸屏上的食材信息,农药是否残留、供货商姓名、配送时间甚至连配送车辆的车牌号都一览无余。不仅如此,学生家长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
原标题:在成都 食材前世今生一览无余
“建设之初,我们主要是从有利于监管的角度出发,没有很好地兼顾各个环节商户的利益,为追溯而追溯,因而采取了政府主导推动的模式,而随着肉菜追溯体系的深入运行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的蓬勃发展,原有追溯技术和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商户参与积极性不高、溯源秤等硬件设施使用寿命短并且更换成本高、原有的追溯信息数据上传效率低、消费者查询信息不便等问题亟待解决。”谈及推出溯源体系改革的动因,成都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作为食堂食材采购负责人,冯建说,眼前这个不算太大的触屏让自己省时省力,一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活。这是成都市食药监局在食品流通溯源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历时2年,“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溯源平台)逐步完善,像华阳三中一样,3000余家餐饮主体每天通过这一平台下单,从而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昨日,顺点科技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演示了溯源平台APP的主要功能。如,点击“二荆条”溯源信息,立刻弹出它的身份信息:“谁买的我”是商家信息,包括商家名称、地址、下单时间及收货时间;“我的体检报告”是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及检测单位等。扫描刘大姐餐馆的溯源二维码,手机上马上会显示出当天她家的采购信息:蔬菜是从双流县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区440号购进,购进时间……刘川江说,溯源平台上的食材是由稳定的供应商提供,目前,主要客户是小型餐饮店、酒店及学校、机关食堂。“因为菜价比农贸市场便宜约40%,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食品实现溯源 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这个平台对于冯建而言,是个得力干将,“食堂每天采购1万元左右的食材,搁在以前10分钟只能订1天的菜,现在同样的时间能订一两周。以前3人管,现在1人能包干。”
“以前餐馆用的食材都是批发商配送过来的,品种不全,质量也没办法保证。现在每天收摊后,只要在平台上下好订单,第二天一早能收到。不仅方便,而且质量安全可靠!”成都美年广场“家常菜”老板刘大姐颇为感慨地说。
刘大姐口中的“平台”是“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这是成都在首创的全新监管模式——以市场为主导,依靠第三方企业建立并运营符合现代消费发展趋势的食品流通溯源体系,实现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而溯源体系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防工程。成都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溯源平台,真正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